新泰融媒讯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初夏之际,揽浅夏之芬芳,展平阳赛课之风采。5月18、19日新泰市平阳小学(集团)·平阳实验学校分别开展了文科、理科全员捆绑式赛课活动。
本次赛课活动涉及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科目,我校教师各展风采,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学设计新颖独特,在课堂中充分渗透学科素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节节有特色,芳华待灼,砥砺深耕,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文科专场
吕老师的英语课堂,以时间为主题,学会询问和回答时间,并领会时间的珍贵。在游戏中充分展现了寓教于乐的思想,成功的实现了师生、生生互动,整节课气氛热烈,是非常活泼、欢快的一节英语课。
在《棉花姑娘》的教学中,公老师创设情境,老师调动学生朗读,学生们角色的对话读得非常投入,特别入情,大家都能读出应有的情绪,读得津津有味,演得声情并茂,学生们完全沉浸在朗读的快乐中。
刘老师执教的《祖先的摇篮》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用充满童真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遥远而又神秘的远古时代,推想祖先在原始森林里质朴、自由的生活场景,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王老师讲授的《火烧云》一课,抓住一个“变“字,深悟情感美;抓住一个“多”字,领略色彩美;抓住一个“读”字,在读中锤炼语言美。王老师注重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火烧云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火烧云的喜爱。
马老师执教的《牧场之国》通过抓关键词梳理出四幅画面,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所描绘的宁静、自由、安闲、和谐美好生活。进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以静的事物写静或用动的事物衬静,并学以致用小练笔《放学后的校园》,让学生学有所得。
尹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下册《黄继光》一课,抓住黄继光的两次“站起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黄继光对敌人的仇恨和他同敌人拼杀到底的决心,达到“以读促知,以读促解”的效果,课堂上孩子们用深情的朗读向英雄表达自己的敬意!
理科专场
张老师活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课一开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操作素材(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让学生根据特点猜图形,复习了旧知,为图形拼组做好铺垫。并借助视频介绍七巧板的来历,学生动手合作用七巧板拼出了不同类型的图形,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创新能力,拓宽了数学思维。课中张老师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和数学思想的渗透,使课堂更本真。
范老师整节课环节衔接自然顺畅,教师亲和力强,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学生积极性高。导入新课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入手,抛出问题设疑激趣,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从而产生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课中动手操作重点认识1厘米感知1厘米的长短,之后自然放手自主认识几厘米,让学生在尺子上面找出不同的几厘米,并思考如何计算几厘米。自主练习有层次有梯度,从不同的角度巩固拓展了本节课知识。
王老师引导学生借助模型,让学生探索尝试,用手触摸,在头脑中形成圆柱和圆锥的表象,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教学圆柱特征时,借助多媒体精彩展示,学生动手制作,教师操作演示,触发学生的视听触等感官,还注意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习圆锥的特征,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轻松掌握知识,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整个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最后王老师让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进行了有效的对比,从而使学生对于圆柱和圆锥的面、高有了更深的认识,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系统。
柳老师执教《植树问题》,课始让学生站队,真正体会什么是间隔,理解间隔的概念,以及间隔数,将复杂的问题形象化,学生易学、易懂,开了一个好头。在探究中提炼出3个数学模型,最后将数学模型应用于生活实际。整堂环节紧凑,层层深入, “猜想到验证”的学习过程一直贯穿着整节课中。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引发了乐学的动机,在开放的课堂中提供了乐学条件,在活动的氛围中增加了乐学的体验。
刘老师在现实情境中教学概念,借助直观操作活动,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让学生剪纸来尽情摆一摆,画一画去观察、分析、思考,进而自然的找到规律, 对正好摆满和不能正好摆满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释,得出必须是两数的共同因数才满足要求,从而得出公因数概念,进而揭示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含义,并介绍韦恩图这一直观的方法寻找两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充分发挥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完成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把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
夏风过处,草也青青,木也欣欣。这次赛课活动,教师们不仅仅展示了一节节精彩的课堂,更是展示了一个教研组的智慧与集体磨课的成果,也必将如这夏日的卉木萋萋,繁茂葱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