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简陋的十几个传统养殖大棚,到现在的9处智能肉鸭立体养殖示范基地;从最初的鸭粪无处排,到现在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所产有机肥供不应求;从最初无人问津的盐碱地,到现在的3处循环农业产业园…… 11年来,他带领我市900多户、2000余名农民,闯出了一条“种养结合、资源循环、生态发展”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新路子。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市天信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光洲。

1500平方米的养殖大棚,每年出栏8批、24万只,对一直从事养鸭产业的殷永健来说,这些数据如果放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高的出栏率,还要得益于“带头人”——刘光洲。2009年,刘光洲联合我市40多家养殖户创办了合作社。但随着国家对生态、环保问题的高度重视,传统养殖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养殖户迫切需要找到一条养殖新出路。

作为领头人,刘光洲经过不断探索,将原有设施设备改造升级,推出了全新的肉鸭养殖模式——高标准智能笼养模式,棚内采用四层立体养殖,,并且实现了鸭子养殖全过程自动化。

转型成功后的刘光洲,牵头建起了高标准智能化养殖棚舍。棚舍每个150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不怕风吹雨淋,但单体造价却在150万元左右。若想大规模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专业养殖劳动力和资金短缺等难题。

昔日的900多户养殖散户,如今纷纷加入到刘光洲的合作社中来,不仅成了地地道道的产业工人,而且还摇身一变当起了入股分红的小老板。

目前,刘光洲所带领的9处智能肉鸭立体养殖示范基地总存栏肉鸭450万只,年出栏3600万只,生产管理能力和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养殖效益大幅增加。

刘光洲和其员工正在讨论的是2020年4月份投产使用的鸭粪处理装置,而这项技术也彻底解决了困扰刘光洲多年的“心头大患”。

刘光洲通过以肉鸭笼养示范基地为依托,采取种养结合的方式,发展高值高产生态型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以养促种,实现农牧共赢。其中,楼德镇西营东村的大片土地均为盐碱地,粮食作物产量始终上不去,一度到了荒废的程度。

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过程中,刘光洲把各村村集体的塘坝、荒地、沟渠、散乱道路等闲置资源整合起来,以租赁和股权的形式回馈给集体,走出了一条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同时,刘光洲带领合作社主动与我市2000万扶贫资金“联姻”,采取"借鸡下蛋"的模式,以每年不低于8%的投资回报返还给我市4000余户贫困户。截止目前,刘光洲所带领的合作社已经回馈给社会800多万元,帮助7000多名贫困人口脱贫,走出了一条“脱贫不返贫”的新路子。

刘光洲还成立了水禽科技研究院与宏成集团大数据中心,与北京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了几十余项技术研发课题,先后申请获得6项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

新泰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怀飞 牛成江 通讯员 张勇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