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谷里镇南谷里村自古延续着一个业余的民间组织—故事会。故事会最古老的两个项目是逛荡灯和扑蝴蝶。“扑蝴蝶”这一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巧妙地把故事内容融合到高跷表演中,形成了完美的民间舞蹈艺术,并被认定为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四代传承人  毛清均说:“扑蝴蝶是一项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艺术,它的表演形式主要是高跷表演。据《列子▪说符》的记载,在战国时期高跷表演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荆楚岁时记》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就有蝴蝶会。在明清时期,这个扑蝴蝶表演已经遍及全国各地。扑蝴蝶表演,表现的是在百花盛开的季节,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捕捉蝴蝶而被蝴蝶屡次戏弄的故事,表现了一种社会祥和的气氛。”

近日,我们记者就慕名来到了谷里镇南谷里村,远远的就听到村委大院传来欢快的锣鼓声,两人脚踩高跷在鼓乐声中手舞足蹈。引蝴蝶的表演者手里挑着一只“花蝴蝶”,伴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为了追上这只“花蝴蝶”,扑蝴蝶者辗转腾挪,又扑又跳,鲤鱼打挺、前翻、后翻、单手扑蝶、金鸡独立……柔软的身段,高难度的动作和幽默的表演令围观的群众赞不绝口。

第五代传承人  毛松虎说:“他是引蝴蝶的,我是扑蝴蝶的。这里面,我们两个在一块,咱毕竟不是专业的。有时候到了春节,过完春节之后,没事儿在一块儿,有村里组织起来之后,玩上几天,也是靠我们两个的密切配合。”

说话的这一位是南谷里村扑蝴蝶表演第五代传承人毛松虎,从04年起跟着叔叔学习“扑蝴蝶”,06年开始参加表演。毛松虎告诉记者基本功的练习是最艰苦的,而且必须得坚持练习。练功虽然辛苦,可因为喜欢,他总是乐此不疲。

第五代传承人  毛松虎说:“平常有时候就是经常的练练身体体能,这一方面。难度是有,最起码身体必须得坚持锻炼,不坚持锻炼的话,体能跟不上。还有就是咱下叉的话,常年必须得放不下的,有三天不练的话就肯定自己觉着身体各方面就能试出来。”

毛松虎告诉记者,在扑蝴蝶的表演中也是有一定技巧跟讲究的。为了使“扑蝴蝶”动作更加完整优美,他在每天的训练中不断研究创新,琢磨新花样。

第五代传承人  毛松虎说:“练习是一方面,再就是个人的协调性,主要是身体的协调它的动作。动作要领就是必须得活跃起来,身体要全部动起来,踩跷的话就像舞蹈一样。再一个就是看我一个手拿扇子的吧,眼睛也一直盯着这个蝴蝶。按老一辈的讲究的话,包括这个盯这个蝴蝶的距离的话,它都是有讲究的。”

做了十几年打鼓师傅今年已经73岁的何国木告诉记者,“扑蝴蝶”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舞蹈表演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乐器演奏也随着演员的表演在不断的改进,并形成了完整的表演体系。

打鼓师傅  何国木说:“鼓点原来是故事鼓点,它根据演职员的动作又从这个故事鼓点,又演变了一些扑蝴蝶的,有单点,有在扑的时间变什么点。再就是来回打叉的时候变急进风,是根据演职人员需要的动作来变得这个鼓点,正常的就是用咱这个玩故事的鼓点。”

南谷里村故事会的民间艺术项目众多,队伍庞大,技艺精湛。每逢春节期间,扑蝴蝶表演者带领高跷队作为故事队的压轴节目流动演出。高跷艺术、杂技艺术和民间游戏的综合表演,在扑蝴蝶演出中得到了完美体现。

谷里镇南谷里村故事会会长  张淑礼说:“每年过了年的初四就开始。初四一直到14,凡谷里周围的商业街、各个企事业单位、乡政府,特别是工业园。这个演出,一个是增加点经济收入,另一个是促和了谷里驻地各个邻居百舍的关系。”

虽然市民爱看“扑蝴蝶”的表演,然而“扑蝴蝶”因动作难度大,对身体条件要求高,训练苦,目前也已难见到完整的扑蝴蝶表演了,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这门技艺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第四代传承人  毛清均说:“扑蝴蝶表演,由于它动作难度大,对身体要求非常高,对非遗项目的传承提出了很大的难题。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加入到传承的这个行列当中来使这一个项目能够传承下去。”

新泰广电融媒体中心记者 赵芹  孟呈祥  通讯员 李文英 报道